深夜抢险护通途

潘启启 李钰丹

字数:784 2025年10月11日 综合
  10月5日23时45分,夜幕如墨,山间雾气裹挟着泥泞的气息在南昆客专那良隧道口肆意弥漫。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南宁东路桥一车间党员技术员李保庆,带领作业人员火速抵达南昆客专K246+073处。
  “拦砂坝、天沟都完好,就是山体被雨水泡透,太饱和了才会撑不住。”李保庆举着照明灯,灯光所及,溜塌的坡面尽显眼前,他眉头紧锁,神色凝重,“涵洞和栅栏受影响最大,得赶紧处置。”此时,那良隧道出口下行处,暴雨已肆虐数小时,栅栏外侧,山体顺着陡坡浅层发生溜塌,黄褐色泥浆顺着斜坡缓缓向下涌动。
  “先设栅栏隔离,否则泥石流可能会冲到线路上。”青年党员工长梁启帆当机立断,手指向旁边的钢管和金属栏片,“用铁线、钳子固定,再装刺丝滚笼。”话刚说完,他便扛起钢管,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栅栏冲毁处,即便裤腿被泥浆沾满,步伐依旧沉稳坚定。
  梁启帆将钢管立在缺口处,手指紧紧捏住铁线,借助钳子的力量缠绕固定,指节因用力泛起红痕,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滚落,他却无暇顾及,全身心投入作业。李保庆同样没有丝毫懈怠,拉过另一卷铁丝,围绕刚固定好的金属栏片来回紧固,同时不忘叮嘱:“启帆,这边再拉一道横向铁丝,更稳妥些!”
  时间在紧张的作业中悄然流逝,50分钟后,临时栅栏终于稳稳筑牢。然而,他们来不及片刻休息,又马不停蹄地钻进涵洞进行清理作业。
  由于连日降雨,涵洞内部淤积的泥土深达1米多,昏暗潮湿的空间里,土腥味扑鼻而来。梁启帆举起铁铲插入湿泥,一铲铲将泥土装入土箕,手臂上青筋因发力高高凸起,溅起的泥水糊满脸庞,他大声提醒:“大家小心脚下,涵洞底滑,别摔着。”随后扛着装满泥土的土箕,一趟趟往洞外运。李保庆则带领其他作业人员,对涵洞内倒伏的树木、竹子进行清理。
  次日4时50分,天边透出微光,一轮浅淡的圆月悬在山巅,随着涵洞内最后一棵倒树被成功清理出去,当天作业任务顺利完成,他们用一夜的坚守,为千里铁道线上的中秋团圆筑起了最坚实的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