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心拒之地到情归之所

庞金生

字数:1,024 2025年10月11日 家园
  “庞金生,八渡路桥车间。”听分配令时,我心彷徨。
  怀揣着忐忑与不安,我登上了那辆被戏称为“牛车”的交通工具。四个小时的车程有些漫长。我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景色,心情也随着列车的行进愈发低落。
  终于抵达,然而眼前景象却令我愕然——刚下车,一片翠绿映入眼帘,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。脚下是平整的沥青路面,阳光温柔流淌其上,泛着柔和光泽。这宁静温馨的气息,瞬间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预想。
  还没等我缓过神儿,老师傅们就笑着迎了上来,二话不说接过我那大包小包的行李。看着他们忙活的身影,听着一声声“来了啊”“路上辛不辛苦”的问候,心里的那股不安,就像冰块遇到了热水,一下子就化开了。真没想到,在这陌生的地方,居然有“到家了”的感觉。
  后来才知道,去年这里开展“三线”建设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说起以前,几位老师傅直摇头,用带着浓重的贵州口音说:“以前去镇上买点东西跟打仗一样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路坑坑洼洼的,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。”“以前的路颠得很,稍微开快一点车架子都能抖散了。现在条件好了,到处都是柏油路,方便多了。”如今的八渡旧貌换新颜。
  时光荏苒,一年光阴流转。我不仅熟悉了这片土地,更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。记得有一次,我们决定在车间附近的一块空地上种树。大家分工明确,干劲十足。有的负责挖坑,铁锹与泥土碰撞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;有的负责浇水,清澈的水流滋润着干涸的土地;有的负责扶树苗,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。虽然天气炎热,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,但没有一个人喊累。经过一天的努力,原本空旷的土地上,一棵棵树苗整齐排列,它们承载着我们对八渡葱茏未来的无限期许。
  作为一名桥隧工,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桥梁、隧道打交道,保障它们的稳定与安全。这份工作责任重大,容不得丝毫马虎。记得有一次,连续的大雨使防洪形势愈发严峻。我们连续巡查了14天,风雨交加,泥泞裹足,身心俱疲,每一步都异常沉重。带队的老工长被连日鏖战压得疲惫不堪,却仍嘶哑着嗓子给我打气:“再咬牙坚持一下,前面不远就到了!”他那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神,那沙哑却充满力量的鼓励,如同一道无形的支撑,在抗洪抢险路上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。那一刻,责任的千钧之重与团队的无形之力刻骨铭心。
  如今,八渡这个曾经让我抗拒的地方,早已成了我的第二个家。这里的每一棵树、每一块石头都凝结着我们的汗水和感情。我要用双手与辛勤的汗水,在这里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。
  未来,八渡会越来越好,而我们也会在这里收获成长与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