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初,玉林车务段山底岭站家属区的小院里,几棵龙眼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子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,织出斑驳的光影。王庆朝手提竹篮,肩上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旧挎包,上面“铁道兵”三个字已被磨得有些模糊。他步子有些蹒跚地走进院子,四处观望,除了龙眼树依旧,很多设备设施都有了很大变化。
“王师傅,您可算来了,站长说您上周就该到了。”车站值班员林东打招呼,手里紧握着一根泛着光泽的竹竿,脚边的竹篮里装着新鲜龙眼。
王庆朝走近林东,笑着说:“好小子,长这么大了。当年栽这棵树时,你还没学会走路呢!”
王庆朝与林东的父亲都曾是山底岭站的职工。林东在这个院子里出生、长大。他曾听父亲讲述往昔之事,当年,车站条件艰苦,职工从周边村庄找来树苗,齐心协力改造站区环境。那时一遇上雷雨天,房子就漏水,得用脸盆接;现在经过“三线”建设改造,不仅车站的房子翻新了,宿舍里还配备了空调、衣柜等,24小时热水供应,比起父亲那个年代好多了。
王庆朝与林东边闲聊边利落地摘龙眼。不一会儿,龙眼装满了两个篮子。王庆朝吃了几颗龙眼,味道清甜,与当年一样。
“王师傅,我带您去看些宝贝。”随后,林东带着王庆朝往车站荣誉室走去。
玻璃柜里烫金的奖牌在灯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,旁边还陈列着“标杆车站”的荣誉证书。王庆朝凑近看了看,手指在玻璃上轻轻点了点,“不容易,咱们车站安全天数得有一万多天了吧?”
林东转过头,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“13681天了,建站至今从未间断。”
说话间,一列客车快速驶过。听着轮对碾压钢轨的声音,王庆朝的思绪飘回当年在部队转战南北修铁路的日子。那时,铁路修建完工,他和战友们在站台上目睹首趟火车缓缓驶过,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。如今,三十年过去,王庆朝早已退休。
王庆朝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荣誉证书,“林东啊,站虽小但安全责任与大站一样。你们年轻人有文化,会用新设备新系统,但再先进的机器也得人盯着,再完善的制度也得人执行。守住列车运行安全,比啥都金贵。”
林东连连点头,表示会好好工作。两人在站区里又走了一会儿,看到车站的变化,王庆朝十分高兴,感觉不虚此行。
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,王庆朝起身告别。他提着半篮龙眼,身侧军绿色的挎包随着脚步轻轻晃动。林东望着他的背影,又看了看学习室的方向,忽然觉得那枚奖牌沉甸甸的。他大声喊道:“王师傅,明年龙眼成熟时,再回来看看啊!”